孝而不盲孝:子女成熟度对成年人孝道的影响
作 者:史娟 汪凤炎
作者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摘 要:孝道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当代重要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为子女承担养老责任提供了文化依据和伦理基础。成年子女是赡养老人、践行孝道的主体力量。但由于承担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的多重性以及具有的时间、经济等资源的有限性,成年子女在尽孝时经常不可避免地陷入孝道困境。“孝而不盲顺”的观念要求子女对父母有敬爱之心的同时,也要维护自身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当权益。这一原则既符合正统儒家孝道思想,也符合孝道三维理论所主张的“倡导合理孝道,舍弃悖理孝道”的当代孝道观。子女成熟度是一种成年子女能够客观地认识父母的能力,可以使子女更好地克服照顾父母方面的困难,与父母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子女成熟度能否有效的促使成年子女在尽孝时做到“孝而不盲顺”,这是本论文关注的问题。本论文通过三项研究共9个子研究在成年子女中探究子女成熟度与孝道的关系,以及当父母的不同需求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正当权益产生冲突时,子女成熟度和责任感知对成年子女选择的影响。研究一通过问卷调查检验了子女成熟度与三维孝道的相关性。研究1以孝道三维模型为基础,以已就业成年子女为研究对象,编制了信效度良好的孝道三维量表。研究2以Nydegger提出的“疏离-理解”双因子的子女成熟度结构为理论基础,在中国成年人群体中修订了Birditt开发的子女成熟度量表。结果显示,中文修订版的子女成熟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研究3使用中文修订版的子女成熟度量表和自编孝道三维量表对子女成熟度与孝道的相关性进行调查分析,验证了成年人的子女成熟度与孝道具有正相关关系。研究二使用典型孝道困境,研究当母亲与子女(研究4)、子女的配偶(以下简称为“配偶”)(研究5)、和子女的孩子(以下简称为“孙子女”)(研究6)面临相同困境或需求时,子女成熟度对母亲优先性的影响,以及责任感知和后果严重性的条件过程作用。在三个子研究中发现了较为一致的结果:当母亲与子女、配偶或孙子女面临相同困境时,子女成熟度能够直接正向预测或者通过责任感知的中介作用间接正向预测母亲优先性,后果严重性调节中介作用的前半路径和后半路径。具体而言,在后果不严重的日常情境中,即当母亲的需求不损害子女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益时,子女成熟度能够正向预测母亲优先性,即子女成熟度越高则越“孝”;而在具有严重后果的涉及人身安全的情境中,责任感知的中介作用降低(“母亲-子女”冲突困境),甚至不显著(“母亲-配偶”和“母亲-孙子女”冲突困境)。研究三使用自编孝道困境材料,研究当父母的需求侵害到子女(研究7)、配偶(研究8)或孙子女(研究9)的正当权益时,子女成熟度对满足父母悖理需求程度的影响,以及责任感知和父母需求的悖理程度的条件过程作用。结果显示:当父母的需求损害了子女自身权益时,子女成熟度能够直接正向预测或者通过责任感知的中介作用间接正向预测对父母需求的满足;悖理程度调节了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根据孝道三维理论,子女通过适度自我牺牲为父母尽孝也属于合理孝道的范畴,所以研究7证明了子女成熟度越高则越“孝”。当父母的需求损害了配偶或孙子女的正当权益时,子女成熟度能够直接负向预测对父母需求的满足,也即子女成熟度越高,越“不盲顺”。同时,研究8和9发现,责任感知在子女成熟度和满足父母需求的关系中有遮掩效应,悖理程度在“父母-配偶”冲突困境中调节了“子女成熟度→责任感知”和“责任感知→满足父母需求”这两条路径,在“父母-孙子女”冲突困境中调节了“子女成熟度→责任感知”和“子女成熟度→满足父母需求”这两条路径。综合而言,本论文依据孝道三维模型,首先在成年人群体中验证了子女成熟度与孝道的正相关关系;然后又从家庭关系的视角出发,通过孝道困境,验证了当父母的需求不损害子女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益时,子女成熟度越高则越“孝”;最后通过父母具有悖理需求的孝道困境,验证了子女成熟度越高,则越能够适度自我牺牲为父母尽孝;越不会牺牲配偶或下一代的正当权益为父母尽孝,也即越“不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