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日报】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1-05-06 09:39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06日  来源:湖州日报





 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相较于“十三五”规划,此次建议对未来老龄化社会到来的表述更为明确。在具体举措方面,也有不少新表述,如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等。特别是建议中提出的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创新了老龄化阶段的应对之策,具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意义。


  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也把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作为全省“十四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并且鼓励养老孝老敬老,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创新,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支持,发展智慧养老、康养联合体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当前银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银发产业供给端发展不均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自2000年以来,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越来越高,2017年为53.9%;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也逐年增加,2020年为36721万人,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长了2.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正在不断增强,这对于银发产业供给则提出更高要求。银发产业存在经营成本较高、盈利有天花板的特点,银发消费也呈现出更加年轻化、社会化、品质化的特征,导致银发产品与服务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不适合、技术质量不过关、口碑差等问题。


  银发产品市场规范化程度低。目前的老年消费品工业处于一种无规则、无秩序的状态,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呈现出一种行业异常混乱,市场盈利微薄不能足以吸引更多生产者、销售者进入市场的状态。在养老服务服务行业中,“虚拟养老院”、养老企业开发的互联网医疗一定程度上虽增加了工作的便捷,优化了办事进程,但是受到网络安全和医疗质量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诸多漏洞。


  银发服务建设机制尚不健全。据数据统计:全国现有200多万老人入住在约4万个养老机构,但是工作人员只有37万,37万里真正的护理员只有20多万。尤其是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老龄群体成为重点对象,但与之相配套的养老服务人才则存在短缺,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现有养老服务人才,如养老护理员等工作负担加重,工作压力增大,从而造成服务质量下降。


  银发群体数字化失能仍存在。数据显示,50岁以上银发网民规模已经超过1亿,成为移动网民的重要增量,数字技术的应用,革命性促进了社会福祉。在老龄产业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数字化失能”的银发群体,针对“数字化失能”群体的权益保障则成为银发经济推进过程中的一大难点,须引起充分重视。


  发展银发经济的对策建议研究资本市场运作规律,推动产品供给高端化、品质化、正常化。一方面,要更加注重老年人及其家庭需求前提的挖掘,融合线上线下服务资源和手段,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供给。引导养老企业主动设计新型惠老消费产品,搭上新产业和新动能发展快车。另一方面,引导企业积极对接融资政策。老年用品生产、适老食品药品及老年医疗器械制造等企业可以结合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政策,加快技术升级,探索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新路。创业型养老企业可以对接增加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依托双创示范基地等平台实现快速成长。小微型养老企业可以主动争取银行大幅增加的信用贷、首贷和无还本续贷额度等。


  推进银发服务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一是在未来发展阶段明确养老服务业工作人员的职业化发展路径,建设养老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二是结合各地区实际发展实际,分层次、分阶段对养老机构提供政策扶持和一定的养老专业人员资金补贴支持,逐步提供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待遇水平,正面刺激银发服务行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三是在行业层面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的宣传力度,突出榜样力量,增强人们对养老服务业的理解和认可,提升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声誉和地位。四是在机构层面更加重视职业技能培养,注重养老服务行业人员的专业化和专家化,通过多方合作,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加大银发市场监管力度,促进银发产业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一方面,在宏观方面应加强监督与管理。在实际生活中,加强保健、养老服务等相关产品与服务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如成立评估机构,对养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严格把关,做到不瞒老、不欺老,保障银发群体的合法权益。在虚拟网络中,应坚定不移地加快网络监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规范网络使用者的言行,对于网络诈骗等违法失信、损害老年人利益的行为主体应予以沉重打击,严厉惩罚,给银发群体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在微观层面应加强普法与引导。首先加强对银发群体的普法教育,防患于未然。可以组织法制专业人士及群体、公安人士组成宣传志愿小组,向银发群体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增进银发群体的懂法意识。


  规避银发产业数字鸿沟,实现社会发展适老化、匹配化、人文化。这里的数字鸿沟指的是代际差距所导致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进而导致更大的代际差距。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疫情防控和银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加强了信息的流转、传播、警示和共享,提高了社会资源的投入与协同水平,也可以说是一种“强制体验”方式,我们必须要正视在技术创新或是技术推动银发服务行业发展过程中银发群体与技术进步的矛盾与不适。一方面,我们需要提升老年群体的数字化应用水平,可以通过开展培训或是适应老年群体的多样教育模式,以提高技术在老年群体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可开通适老专门绿色通道,加大对“数字化失能”老年群体的志愿帮扶力度,切实关注和满足老龄需求。




关闭窗口

湖北工程学院 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西路272号 邮政编码:432000 电话:0712-2345537 技术支持:湖北大鹏网络